创新与传统共舞!福州大学第十五届结构设计竞赛圆满落幕!

发布:2025-04-03 22:12来源:    点击数:

引言

当传统工艺遇见现代工程设计,一场关于创新与传承的竞赛就此展开。3月28日-29日,福州大学第十五届结构设计竞赛顺利举办。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充满智慧与挑战的竞赛,感受创新与传统的碰撞。

赛事概况

本次竞赛聚焦于乌篷船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要求参赛者在保持传统工艺精髓的同时,优化船体流线型、提升抗撞击性能,并平衡载重与航行能力。竞赛吸引了金沙集团186cc成色108名学生的积极参与。

模型收集

3月28日晚,36支参赛队伍的模型收集工作在生活区14号楼3楼活动室有序展开。

在模型收集环节中,工作人员对各参赛队伍提交的乌篷船模型进行了全面检查与核验。检验内容涵盖尺寸、质量、结构完整性和规则符合性。工作人员使用专业工具精确测量模型的尺寸,称量质量,确保符合竞赛规则要求。这一环节确保了模型制作的精度和规则符合性,为比赛的公平性提供了保障。通过严格的检验,工作人员为后续的加载和航行测试奠定了基础。

比赛现场

比赛现场气氛热烈,设有直播团队、加载团队和成绩记录团队,全方位保障比赛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参赛队伍依次进入加载区域,展示他们精心设计的乌篷船模型,参赛作品呈现出多元创新路径,有的团队借鉴仿生学原理,模仿鱼类鳞片结构设计出可变形船底,通过鳞片状的分层结构在水流中自动调整形态,既增强了船体的抗撞击性能,又优化了流线型设计,显著提升了航行效率。另一些团队则将传统竹编工艺与3D建模技术结合,利用参数化模拟寻找最佳受力形态,通过竹条的编织密度和角度优化船体结构强度,同时保持轻量化。还有团队采用蜂窝结构的仿生设计,打造了既坚固又轻盈的船体框架。更有队伍引入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对船体流线型进行科学优化,确保在载重条件下仍能保持稳定的航行性能。这些创新设计不仅体现了传统工艺的文化温度,更展现了现代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在加载试验中,参赛者们紧张而专注地进行模型的载重与航行测试。随着载重的不断增加,赛场上的气氛愈发紧张。每当一个模型成功通过加载测试,现场都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奖项揭晓

经过激烈的角逐,各奖项花落各家:

一等奖

废柴小伙真的是绝世高手

二等奖

007、万能的龙、王将军队

三等奖

布什戈门队、砼心筑梦队、

响当当、神不护眼队、蓝雨队

优秀奖

就是一个组、小明剑魔、他说队、

五叶荷、浪个里个浪造船厂、

心态超好、杨世杰后援队

赛后总结

赛后总结环节,竞赛指导老师陈力波指出,本次竞赛考验了学生在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上的创新能力,各参赛队伍也展现了团队协作与跨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但部分队伍在轻量化与强度平衡上展现了前瞻性思维、部分队伍对规则理解存在偏差,设计可行性需加强,希望学生能够将竞赛经验转化为未来成长发展的动力。

此外,竞赛指导老师吴联活也对参赛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学生的作品是技术和创意的较量,也是团队协作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展示,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创新意识,为土木工程领域注入更多活力与文化温度。

结语

福州大学第十五届结构设计竞赛在创新与传承的交融中落下帷幕。参赛者们用智慧与汗水诠释了土木工程的无限可能,也为乌篷船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让我们期待下一届竞赛,继续见证创新与传统的精彩碰撞!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