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下午,2019年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暨国际交流会分会场二“防震减灾工程、结构工程”主题交流会在大会分会场二建筑学院327学术交报告厅顺利举办。本次交流会由广州大学金沙集团186cc成色刘长江副教授和金沙集团186cc成色袁辉辉副研究员担任会议主席。
本次报告由广州大学金沙集团186cc成色副教授刘长江、深圳大学李强胜、石家庄铁道大学陈琳琳、福州大学王璇、福州大学吴敏、四川农业大学刘伟超、山东建筑大学李言、青岛理工大学孙佳、福州大学卢建斌、温州大学王勤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谢川东、沈阳建筑大学孙大为十二位专家学者主讲。
刘长江副教授带来了一场名为“建筑膜结构风致动力稳定及其健康监测研究”的特邀报告,他从背景及意义、膜结构风致动力稳定理论、膜结构健康监测三个方面分析了膜结构工程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其解决途径,并对膜结构风致动力稳定做出了总结,最后阐述了膜结构健康监测的原因和意义。
王璇专家以“复合型阻尼器研究进展”为主题展开了调研报告,她首先介绍单一型阻尼器,接着对所研究的复合型阻尼器进行介绍,并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比,最后通过介绍了国内外复合阻尼器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自身的总结与展望,研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意义。
陈琳琳专家围绕“基于CFD模拟的简化双山体风压的干扰效应研究”展开报告。她从研究背景、数值计算、研究内容、试验结果分析、以及主要结论等方面展开了报告,本次报告通过介绍准确的模拟和试验详细而准确地分析了干扰效应。
李强胜专家联系现代先进科技做了一场有关“基于无人机与深度学习震害评估方法”的报告。他从研究背景、相关数据准备、建筑图像分析、卷积神经网络(CNN)、案例分析五方面进行了报告,最后通过他们团队准备的一段视频展示,将通过无人机评估地震造成的损害的一系列流程清晰地展示给了在座的人员。
吴敏专家以“自复位摇摆墙性能研究及其在RC框架上的应用”为题进行了报告,他以框架—摇摆墙结构概述、抗震原理、实际工程案例、框架—自复位摇摆墙四方面,通过自己设计的自复位摇摆墙,提出了对自复位摇摆墙性能的研究目标。
刘伟超专家做了一场主题为“修缮前后汉平阳府君阙燕尾榫地震力学响应分析”的报告。他从汉平阳府君阙工程概况、燕尾榫连接型式及其尺寸、汉平阳府君阙有限元建模及计算、修缮前后燕尾榫受力机理分析以及结论五方面进行了报告,是防震减灾工程的一项重要研究。
王勤专家以“RFC面层加固约束空斗墙参数分析和抗震承载力研究”为主题进行报告,他从研究背景、空斗墙室内试验简介、空斗墙抗震性能参数分析、空斗墙抗震承载力计算方法四方面进行介绍,体现了RFC面层加固约束空斗墙的概念,并对其参数和抗震承载力进行了解说和分析。
李言专家针对特殊现象以“火损GHPFRCC节点抗震加固研究”为题展开了调研报告,他从研究背景入手,通过对试验的介绍,以及对试验现象包括初裂、屈服、极限和破坏四个阶段的描述,提出了自己主要对抗震力和耗能研究的分析,并针对火损现象提出了相关的结论,该研究在防震减灾工程领域意义重大。
孙佳专家围绕“自复位不锈钢钢管混凝土-钢组合导管架海洋平台抗冰性能数值分析与试验研究”展开报告,她从自复位不锈钢钢管混凝土-钢组合导管架海洋平台设计、海洋平台有限元模型、冰力时程分析、自复位性能分析四方面描述,从而得到了最终拉索抗冰能力、自复位能力、以及减振能力描述的结论,使得参会的人员明确了解这项研究。
卢建斌专家带来了一场名为“海底近断层地震动的拟合方法研究”的报告,他从海水层对地震动的影响、对海底近断层地震动拟合的分析、以及海底近端层地震动的实例,对研究的总结四方面展开了报告,报告指出了海底近断层地震动拟合方法的各项研究。
孙大为围绕“T型部件数加强方管柱—H型钢梁空间节点滞回性能研究”进行报告,他从研究引言方钢管柱具有截面在两个方向刚度相同、材料强度发挥充分、结构自重轻、对基础要求低等特点开始描述,分析了数值模拟验证、节点设计与本构关系、加载制度、滞回性能分析四方面,提出了此类节点形式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空间节点的弯矩传递路径、增大 T 型部件的腹板长度,可以有效的提高节点的初始刚度和承载力,提高节点的抗震能力的结论,对空间节点的滞回性有了更详尽的阐述。
谢川东做了一场题为“带楔形装置的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抗震性能研究”的报告,研究基于一种带楔形装置的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 2017针对试验试件进行数值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他从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构造与工作、试验现象与分析、理论与计算、分析与总结五方面对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防震减灾工程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文/陈研衡 图/吴涵瑞)